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在工委、管委会和社发局的正确领导下,泰达图书馆档案馆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战略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开发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及“三创大讨论”主题实践活动,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以搭建区域信息平台,服务开发区乃至滨海新区为目的,对内不断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外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品质,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大力加强资源建设,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一)资源建设稳步增长,馆藏结构日趋完善。全年共入藏中外文图书、报刊及音像资料244,619册,电子图书165,268册,累计文献馆藏量已达到了52万余册;完成了城建档案正式验收合格并接收进馆150项工程总计5,862卷;本年度累计定购数据库16个,累计可用数据库资源达29个,全部电子资源已通过网络技术实现馆外远程使用;馆藏档案和05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有27个全宗单位的档案17,040卷;寄存档案为34万卷,其他档案馆藏较去年相比也有大幅度提高。

(二)数字化建设工作稳步发展。截至12月初,录入工委文书档案453卷;管理电子目录约10万条;刻录各类光盘134张;管理正文电子文件近10万页,总计约100G的数据量。馆藏城建档案24,113多卷已全部完成著录、编目工作。传统档案的数字化转换正在深入进行,完成了开发区领导个人信息库文件的扫描及OCR识别工作,累计完成转换音频文件1G。累计上传VOD光盘161张。随着文献入藏量的大幅提高,书目数据库建设发展迅速。

(三)馆藏资源的开发和深加工取得了初步成效。编辑完成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荣誉汇编》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事记》汇编等编研材料;配合市档案局完成了《滨海新区发展历史实录》课题项目;试运行开通了网上联合参考咨询系统。

(四)深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突破性的与天津市少儿图书馆实现了图书共享合作,使我馆成为天津市少儿图书馆分馆之一;与全国40余家公共图书馆实现了网上联合参考咨询,通过网络为全国各地的用户及时提供实时在线咨询服务;对分馆建设以及与天津市图书馆资源共享方面做了积极的、有益的尝试。

二、不断完善服务措施,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在“经营事业”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我们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最大限度的为社会提供广泛的文化信息服务。

图书服务方面:截止到12月底,办理借书证5,824人,接待阅览1,144,424人次。外借图书156,600人次,316,145册次,与去年同期相比,阅览人次增加了47%,图书外借人、册次也分别增长了5.7%。先后举办了各种专题书展,为社区分馆累计借阅图书1,600余册。

特色服务方面: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读者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此外,利用两馆现有条件为广大读者开设英语角、免费电脑培训、免费电影、免费上网等丰富的文化活动,获得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少儿读者的服务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小读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打造了“小志愿者”等品牌读者活动,深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档案利用方面:积极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同时,积极拓展档案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公众维权、企业经济纠纷、构建和谐社会等提供信息支持。

信息服务方面:充分利用馆藏数据库资源、深入挖掘网络信息,通过代检代查、在线咨询、信息推送、课题跟踪、电子剪报、学科导航等服务手段,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文献信息服务,累计提供各类文献3万余篇,电子图书阅览近10万册次。同时,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与手段,开辟了电子资源远程检索使用服务、网上在线咨询服务以及科技查新服务等高端信息服务内容,科技查新服务项目,使我馆成为全国开发区和整个天津市唯一可以提供此项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档案馆,极大的拓展了资源利用和信息服务范围,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努力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开展“三创大讨论”主题实践活动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紧紧围绕“锐意创新、艰苦创业、争创一流”的主题,在去年下半年提出“搭建平台、服务社会、传承文明”的建馆宗旨和“人人平等、高度开放、用户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经营事业”的发展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各项主题实践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积极推动全区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建设。“电子文件处理中心”项目在通过国家级验收后,采用以点带面、重点培育、逐步推广的方式,不断完善系统的稳定性和合理性,自觉加大培训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推广和应用效果。8月份,该项目获得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二)努力营造一流的文化信息服务氛围。作为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在满足公众借阅、检索和查档等基本需求的同时,我们不断挖掘现有服务资源,积极配合各单位开展各类文化和公益活动――“党在我心中”读书活动、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及假日休闲免费电影活动等,已经成为展示区域人文形象的窗口。8月份,我馆被文化部评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

(三)把建设公共图书馆档案馆,为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作为发展方向,积极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南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签署了《教学实习基地协议》,成功承办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与公共档案馆建设”高层论坛,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提升区域的信息服务水平,宣传区域社会形象,推动公共档案馆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强化内部管理和对外宣传,确保了全馆的各类安全

馆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团队自身建设、内部管理和对外宣传等工作,以积极适应新区发展的需要,为建设有滨海新区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奠定坚实基础。

(一)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馆员队伍的教育培训,通过学习,使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学习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了解自身的不足,寻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制定相应解决措施。今年,先后组织、选派了20多人赴新加坡、香港、北京、天津、深圳和科技部、南开大学等地区和单位学习培训,使骨干队伍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二)重视和加强宣传工作。作为区域文化服务的重要节点,依托开发区改革开放22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所带来的国内外影响,我馆在对外接待、横向交流、馆际合作等方面,积极主动地把宣传工作贯穿始终。规范接待礼仪,完善接待流程,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模式,规范宣传材料,编印了具有本馆特色的VIS手册,加强了网站建设。截至12月10 日,共接待参观、调研人员 4890人次,网站访问量累计达190 多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加强基础设施的软、硬件管理。把安全、节能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消除了各种安全隐患。建立了公共区域管理制度,通过物业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在努力为读者营造舒适、温馨的阅览环境,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同时,确保了全馆各类安全。与此同时,节能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效果。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馆藏建设还没有形成特色,服务领域仍须继续拓展,服务水平还要大力提升。目前的状况与“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而部分员工包括少数中层干部,虽经多次教育、引导,仍然认识不足,依旧在“全国一流”的硬件建设上孤芳自赏、盲目陶醉,“锐意创新、艰苦创业、争创一流”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使命感和危机意识不强。

二是团队文化建设主要是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等“基础建设”还比较薄弱。部门之间、同事之间的尊重、沟通、互信和协作等,需要大力加强,消极因素、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的解决,还需付出长期、细致和艰苦的努力。

三是工会组织不健全,开展工作不得力,发挥作用不明显。这些,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尽快改进、逐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