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保护天津方言,品味天津方言的民俗文化特质,9月16日,“泰达民生课堂”在我馆开讲,特邀天津师范大学谭汝为教授主讲“天津方言与民俗文化”,近百位热心听众现场聆听了精彩讲解。
讲座中,谭教授首先从天津方言的形成讲起,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天津方言的形成发展与特点。据明史记载,永乐年间“天津三卫”戍卒及家属数万人进驻天津,这批军事移民数量庞大社会地位较高,在天津形成了一个“方言岛”,逐渐同化周围方言,成为了主流方言。谭教授强调,天津方言生动形象、贴近生活,成为构筑天津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应重视、传承、保护好天津方言与民俗文化。
在讲到天津方言的特点时,谭教授从天津歇后语讲到歇后语背后的故事,如“海张五修炮台——小事一段”这段歇后语讲的就是清朝大盐商张锦文赞助当时官府修炮台得到朝廷嘉奖的一段轶事,其幽默的语言为现场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讲座临近结束,谭教授与听众展开现场交流互动,详细解答了听众提问,并就天津各地区方言变化及天津发言的形成过程与听众进行了探讨。现场听众纷纷表示,通过讲座进一步了解了天津的民俗文化及天津方言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收获颇多。
今年以来,我馆扎实推进本馆创文工作,通过“泰达民生课堂”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文活动,积极向公众宣传创文相关知识,为新区创建文明城区活动贡献了力量。(刘博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