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文化讲坛举办"漫谈端午文化及天津端午习俗"讲座

发布时间: 2019-06-19    

6月1日,在“泰达文化讲坛”举办的“漫谈端午文化及天津端午习俗”讲座上,民俗研究专家扈其震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端午文化习俗的起源及历史变迁,精彩的演讲令现场听众津津有味,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大多是相同的。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挂艾叶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为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端午节习俗众多,其中尤以吃粽子和赛龙舟最为普遍。


讲座中,扈其震先从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讲起;再讲到我国各地方以及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以及有关节日的民谣、诗歌的欣赏,又讲到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遗项目的重大意义;最后讲到在新时代我们将怎样传承和发扬端午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讲座结束后,扈其震分别为我馆和热心听众朋友签名赠送了其本人创作的诗词歌赋选《零打碎敲集》。
   扈其震,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七月诗社社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俗研究专家。(张智慧报道)

       
 
  Copyright(c) 2006 TEDA Library & Archives. All right reserved Contact Webmaster for more information
  泰达图书馆档案馆 版权所有